“机器人时代”:梦想正照进现实
行业投资 2021-10-26 来源:解放军报
A+
A-
235

1633655295235225.png

1633915339983399.png

“这哪是高速服务区,明明就是一个文旅公园嘛!”恩平籍的梁小姐从广州回娘家探亲,在大槐服务区休息参观后忍不住感叹。

“侨乡小镇”、航空飞虎馆、碉楼壁画、直升机停机坪……与传统服务区不同,位于广东省沈海高速(G15)开阳段的大槐服务区是广东始发开放式文旅主题服务区,过往旅客除了能在这里吃饭休息,还能通过参观不同的主题场馆领略侨乡风情和了解飞机发展史。

其实,大槐服务区只是广东积极推动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通过印发行动方案,实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公路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等措施,使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换了新颜。

清除“短板”,让高速出行变安全

有过开车经验的人都知道,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建设上的一些“短板”很容易影响车主安全文明出行,比如高速中分带和路侧绿化带中的绿植没有及时修剪的话,会遮挡交通标志牌;标志牌、护栏、防撞墙等交安设施出现污损则会让驾驶员看不清关键信息……

为了提升市民开车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2020年9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出台了《深圳市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持续开展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行动,加强沿线路域环境整治,多方面推进高速公路景观优化与提升工作,从优化路容路况、整治收费广场、整治服务区、美化公路景观及美化可视区域五方面开展落实沿线环境优化整治工作,努力实现深圳市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畅通、 安全、舒适、美观”的提升目标。

记者发现,经过一年的持续行动,深圳市内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已初显成效:各条高速沿线绿化更加美观,行车视距、视线变得更良好,行车舒适度大幅增加;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里,基本看不到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公路景观与周边环境更加和谐……

“现在开车经常可以看到道路养护工人在高速路边作业”,几乎每天开车通勤的深圳市民沈先生告诉记者,上述现象是他近一年来的直观感受。

记者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除了深圳,广东其他地市也在积极行动:佛山每季度对全市约1000公里主要路段及51个主要出入口的环境指标情况进行多方面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对各区及市路桥公司、有关镇(街道)及6家高速公路运营公司进行评分排名,并根据排名结果或给予奖励或进行约谈;汕尾市加强路政巡查力度,督促各高速公路路政队伍将路域环境巡查列为路政巡查主要内容,并在汛期台风天增加巡查频次;湛江、揭阳等地加大法规宣传力度,采取调研问卷等方式,切实增强高速公路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引导高速公路沿线干部群众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沿线环境优化行动,共同营造“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环境整洁、群众满意”的良好行车环境。

高速收费站也可以很美很智能

近日,在外地出差半年,从白云机场回家的广州市民李先生猛然发现,他曾多次经过的广州机场高速主线收费站突然变得不认识了。原来,在李先生出差的半年中,机场高速主线收费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的收费站宛如换上了新皮肤,才令他产生了不认识之感。

今年8月底,随着收官的一条车道的收费系统调试工作完成,广州机场高速主线收费站升级改造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完工。从远处观看,夜幕中银白色水袖造型的机场高速主线收费站静静横卧在高速公路上,璀璨灯火与皎洁月色交相辉映,美得让人目眩。

据了解,机场高速主线收费站升级改造项目的亮点在于收费站独特的造型设计,建筑整体的设计概念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主场,灵感来自粤剧中水袖的造型。改造后的水袖形象飘逸灵动,借助自身的流量优势弘扬广东本地传统文化,彰显了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魅力形象。

如果说,水袖造型的收费站凸显了高速收费站的颜值,那智能机器人、ETC特情处理器等硬核科技则彰显了它的实力。

在广州新化快速路长洲岛收费站B匝道收费广场,一个“萌萌哒”智能机器人站在站台上。车辆进入收费车道经过车牌识别后,智能机器人会发出语音提示“请出示付款码”,车主在扫码区域扫描手机付款码即可直接缴纳通行费,整个过程仅持续不到半分钟,特别是方便了过往车主。

除了智能机器人,新化快速路、北环高速、南沙港快速还试点应用了ETC特情处理器,该设备可以让车主实现自主缴费。当车辆无法通过ETC收费车道时,司机只需按照提示,在特情处理器上刷ETC卡,读取入口收费站等信息,即可自主使用其他方式进行缴费,顺利通行。广州交投集团营运分公司运营控制指挥中心主任钟依林介绍,ETC特情终端可有效提升ETC特情处置效率和安全性能,减少因ETC特情引起的拥堵问题。

1633915363987029.png

“机器人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空间站机械臂也助力我们完成了两次出舱任务。”9月中旬,在北京亦庄开幕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3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从中国空间站传来“太空点赞”。

被表扬的主角,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空间站机械臂。令参观者惊喜的是,此次大会展出了中国空间站机械臂的同款样品。

医疗机器人、智能仿生鲨鱼、负载机器狗……这届大会以“共享新成果、共注新动能”为主题,500多款明星产品纷纷登台亮相,令人耳目一新。

智慧医疗:“机器医生”撑起半壁江山

走进大会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在人群中自由穿行的机器人,两只“耳朵”不停地释放着雾气。

原来,这是一款智能消毒灭菌机器人,搭载了“等离子+紫外线”和“雾化+紫外线”两种模块。它不仅能一键消毒净化空气,还可通过内置高精度测温模块对人群进行实时体温监测。

“目前这款智能消毒灭菌机器人,已在国内许多医院的发热门诊、检验科、感染科等场所应用。”展厅工作人员介绍,别看个头不大,它可是广大医疗工作者抗疫的得力助手。“机器消毒医生”可替代医务工作者,在有患者、医护人员、医疗废弃物等高风险区域,沿路径进行智能杀菌监测,有效降低人员被感染的概率。

“创创,可以帮我挂号吗?”“可以的,很高兴为您服务!”记者在服务机器人演示区看到,预约挂号、预检分诊、导航指引、用药指导等,原来需要多方问医的难题,现在只需询问一台智能导医问诊机器人便可解决。

如果说前几届大会展出的服务机器人中,各领域机器人平分秋色的话,那么参观这次大会,让记者感触很深的是,智能医疗机器人已撑起服务机器人的“半壁江山”。

从病房巡诊机器人到康复训练机器人,从骨科手术机器人到机器人导航CT系统,智慧医疗领域的“机器医生”们各领风骚,几乎覆盖了医疗体系的方方面面,为维护大众身体健康提供着有力保障。

2019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将机器人手术系统引入血管外科领域,为一名患者成功实施静脉旁路移植手术,开创了手术机器人在我国血管外科应用的先河。2020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一例国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标志着在国产机器人辅助外科领域已取得创新性突破。2020年11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使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一名军内患者完成前列腺肿瘤切除术,标志着全军医院集中配置的第四代手术机器人正式上岗。

智慧医疗崛起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查看一款微创医疗机器人的“名片”时,记者了解到它的“成长足迹”:2014年项目组成立,2016年完成首例动物实验,2019年完成首例人体实验,2020年完成多项外科手术,2021年批准上市。

“我国是人口大国,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制更多的‘机器医生’,为大众生命健康增加更多的‘智能守护者’。”一位智慧医疗企业负责人说。

智慧感知:孕育真假难辨的“机器侦探”

“看上去是条鱼,可它真身是台机器!”大会展区一隅,一条色彩斑斓的“金龙鱼”在水池中游弋,逼真的鱼鳞、灵巧的尾巴让观众啧啧称奇。在“金龙鱼”旁边,一条体形硕大、身形凶悍的智能仿生鲨鱼,更是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

某机器人研发企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金龙鱼”和“鲨鱼”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低噪声智能仿生水下机器人。它们的作业水深可达600米,采用吸音材料的外壳和仿生尾鳍推进系统,具有极强的隐身能力。特别是加装了先进的侦察系统,使它在潜伏水下的同时,还能遂行侦察、目标搜救以及水文监测等任务,堪称“水下侦探”。

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感知未来?或许,在你体验过这些机器人之后,就会找到答案。

此次大会上,各式各样的“感知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每款都有其独到之处:智慧园区巡检机器人,可通过区域内大数据综合对比分析,进行火灾识别报警、车牌号识别记录和捕捉可疑人员动态;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可通过远程遥控,用于油品燃气、毒气泄漏爆炸、隧道和地铁坍塌等灾害的抢险救援……

除了民用领域,展厅里的一些军用侦察感知机器人同样颇具看点。某企业展示的一款三栖侦察机器人设计模型,体形小、超静音、高续航,可实现地面越障、旋翼飞行、水下潜游,海、陆、空全域机动侦察。一款身披迷彩的移动靶标机器人,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据工作人员透露,未来,它能像士兵一样,携带激光交战系统,在多种复杂地形进行人机战术射击训练,让实战化练兵更加有效率……

数据无处不在,感知无孔不入。在AI以及物联网等技术井喷式发展的今天,感知、仿生等技术叠加衍生,逐渐颠覆人类的思维认知。也许在某一天,我们身边的某一款机器变成了除暴安良的警察,而大洋下的鱼儿则变成了狡猾的对手。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加紧创新赶路,让目光始终聚焦时代科技前沿。

智慧运输:“机器快递员”实现全域投送

未来的运输会是什么样子?

请看无人机展区的一个车载移动式全自动机场:一辆搭载起降平台的越野车和一架工业无人机组成智能机场,场站无人值守,可机动部署、自主生成任务航线;工业无人机也无须飞手管控,可全自主飞行。

机场可移动,无人机也会“思考”,未来的空中运输几乎可在地球上任何地方进行。可以说,智能时代的到来,正在让普通运输插上智慧翅膀。

近年来,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渐成熟发展的催化作用下,智能分拣、智能配送、智能搬运等大批“机器快递员”随之问世,实现了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一跃成为运输配送行业的新质主力军。

此次大会,展出了多款别具特色的新型智慧运输机器人,足以改变参观者头脑中传统运输的含义。

一台智能“机器狗”,基于灵活的关节运动设计和准确主要调配,可实现行走、奔跑和跳跃等多种步态,即便在坡地、台阶等处负重数十公斤前行,一样如履平地;一款AGV搬运机器人,囊括环境感知、自主导航、容器识别等功能,能承重达500公斤,堪称大型仓储搬运的一把好手。

某企业展出的地面无人机器人,仅行驶部分就涵盖轮履带式无人平台及仿生机器人等多种类型,无论是挂载武器弹药还是运输战备物资,你都能感受到其在战场复杂地形上的强通过能力。

谈及智慧运输前景,某企业负责人介绍,随着移动测量、惯性导航、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的不断积累,采用多传感器自适应融合算法、环境认知算法、路径规划算法、高可靠的控制算法结合,可实现自主导航定位、自主避障、自动充电、自由规划路线、多车智能调度等功能,“机器快递员”将更多地代替人类的运输活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如转载本网站文章,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