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全链共振 未来可期
来源于:中国机器人网
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风起云涌。政策接连出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特斯拉等巨头的加码布局,创企投融资和重大投融资事件密集发生,A股市场多只概念股股价大涨……产业大事件层出不穷,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成为了科技界一颗“耀眼的星”。
今年初,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强未来高端装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下一代大飞机、绿色智能船舶、无人船艇等高端装备产品。与此同时,资本应声而动,据深圳市高工产业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份至10月份,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融资事件有56起,金额超50亿元。
站在2024年与2025年的交汇点上,回顾过去,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经历了怎样的成长路径?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行至何方?
全链共振推动
产业深度融合
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成为了今年科技界的新热点,其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AI)浪潮中的重点方向。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
回望2024年,Agility机器人走入了舍弗勒工厂,小鹏Iron也开始进厂“拧螺丝”,1X机器人学会了煎牛排,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灵活性又上了一个台阶……这些“硅基生命”已经拿到了人类社会的进场门票。
细看2024年国内各类大型活动,无论是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还是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组团“C位”亮相,展现出其在前沿科技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分量。
如果说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革命似“春雷”般将人形机器人产业推向大众视野,那后续产业能延续盛况,则归功于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在软件层面,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与自主性根基,在于AI大模型、3D视觉技术,以及操作系统、控制算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这些软件要素为人形机器人高效执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AI大模型,作为机器人的“智慧中枢”,对人形机器人的智能进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24年,科技巨头如特斯拉、英伟达在此领域的显著成就,极大地增强了人形机器人的自学与决策能力。例如,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能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行走,展现出卓越的灵活性与稳定性,这归功于AI大模型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精确解析。而英伟达推出的GR00T基础大模型,通过多模态指令输入,实现了人机交互的无缝对接。在硬件构成上,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同样依赖于材料科学、电机技术、传感器等关键组件的进步。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驱动电机的效能与节能性,为人形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带来了革新。同时,PEEK(聚醚醚酮)等轻质高强度材料的使用,有效减轻了机器人的重量,增强了灵活性与运动表现,减速器、传感器、丝杠、空心杯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工作也屡获突破。此外,我国厂商亦发展迅猛,已有多家公司进入到了全球头部机器人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已有多地加快建设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率先落地,探路人形机器人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2024年10月份,由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授牌的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落户北京。创新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当前创新中心正围绕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加速技术突破。“天工”开源计划已于11月份正式落地,创新中心将联合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集成商等具备人形机器人二次开发能力的机构,共同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开源开放社区。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如转载本网站文章,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为你推荐
全方位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2021-09-17社区智能化解决方案
2021-09-17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未来峰会”大咖观点集锦
2021-09-15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领航峰会”大咖观点集锦
2021-09-15【走近匠人】周顺平:学无止境,方能成就匠心!
2021-08-23汽车行业应用BI,应该从哪个环节入手?
2021-08-23进击四十年|周剑:让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2021-08-23
推荐产品
推荐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