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1年协作机器人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精选资讯 2025-01-16 来源:
A+
A-
107

来源于:网易号

展望2025年:协作机器人分类、主要发展趋势、企业玩家

1、协作机器人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维度,协作机器人包含多种类型:

A、按照结构形式划分,协作机器人可分为单臂协作机器人、双臂协作机器人等;其中,双臂协作机器人拥有充足的动作空间,作业范围相对较广,可适应于相对复杂的工作场景,但其生产及应用成本较高;单臂协作机器人则在生产应用成本、操控便捷性及部署空间上具备优势,是协作机器人最为常见的结构类型。

B、按照关节轴数划分,协作机器人可分为 7 轴协作机器人、6 轴协作机器人、<6 轴协作机器人,用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协作机器人灵活性的要求;其中,6 轴是协作机器人最为常见的轴数,6 轴机器人在具备良好的空间可达性基础上,具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和性价比。

C、按照负载能力划分,协作机器人可分为重载协作机器人、轻载协作机器人、桌面型协作机器人,用以匹配不同负载需求的工作场景;通常而言,三类机器人对应的负载能力分别为>10kg、3-10kg、<3kg。

2、协作机器人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1)服务能力及响应速度愈受重视

随着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产品成熟度的不断提升,下游客户对协作机器人厂商的技术服务能力与响应速度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产品功能的持续提升和行业应用的深度挖掘下,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且愈发复杂。针对客户的需求和生产实际中的突发状况,协作机器人厂商需要具备从产品设计、改良到量产、售后技术服务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并具备处置突发问题的快速响应能力,以赢取客户信任、获得客户粘性。

(2)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

我国已将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产业鼓励政策,对协作机器人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当前,国内部分企业通过生产工艺改进、科研技术攻关,研发出的产品在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已能够达到国际水平,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对国际厂商协作机器人产品逐渐形成替代。

未来,随着研发的不断投入、技术水平的成熟、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提升,国内厂商能够凭借更高的产品性价比、更优的现场服务能力、更短的交货周期、更快的售后响应速度等优势,被更多下游客户所认可,不断加快协作机器人的自主化进程。

(3)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协作机器人产品具有安全、灵活、易用等特征,同时其综合成本较低、部署切换便捷、操作使用简单,能够在传统工业机器人应用较为空白的工业细分领域进行补充,成为机械换人中重要的一环。如在 3C 电子等领域中,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需要频繁切换产线,利用协作机器人可以柔性高效地对产线进行改造。随着工业柔性生产、人机安全协同以及企业降本增效、产品质量把控等需求的进一步强化,协作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普及程度有望进一步突破。

尽管目前协作机器人仍然主要集中应用于汽车零部件、3C 电子、机械加工等工业行业,但协作机器人的技术特点使其在可拓展性方面表现出色,具备了覆盖众多非工业场景需求的可能性。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培育,协作机器人在商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关注度和接受度日趋提升,实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

其中,商业领域主要以餐饮等场景为代表,医疗领域主要以辅助手术等场景为代表。随着协作机器人厂商及下游集成商不断挖掘、拓展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协作机器人在非工业领域的渗透程度有望持续提升。

3344.jpg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如转载本网站文章,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