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发展成绩亮眼
精选资讯 2024-10-18 来源:
A+
A-
46

来源于:网易号

一般来说,机器人大致可以分三类: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成绩尤为突出。来自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近三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10年间增长近19倍。

当前,全球比较大的机器人厂商都在中国设立分厂,甚至有不少制造厂将总部都搬至中国。此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部分技术已可形成规模化产品,并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1.政策引导促进场景落地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为工业机器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北京、上海、浙江、成都等地也开始着力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2023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总收入超200亿元,企业数量超40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居全国首位。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双重作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场景应用方面,已呈现出多面开花的景象。根据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到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方案中强调聚焦十大应用重点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领域,以及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领域。

在以上这些领域里,工业机器人是应用范围最广且规模最大的机器人类型,目前已经成为现代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高度自动化设备。其中,制造业是其应用落地最为集中的场景,在汽车、电子、食品加工、光伏、金属加工、化学制品、采矿和纺织等领域,都随处可见工业机器人的身影。

以汽车制造领域为例,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焊接、冲压、涂装、装配等工艺流程,可有效提高汽车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电子生产领域,工业机器人多应用在分拣箱、撕膜系统、激光塑料焊接、高速码垛等环节,不仅能提高电子组装速度与精度,还能大幅降低生产和人力成本。此外,随着“机器人+”行动稳步实施,机器人在新能源、光伏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走深向实,有力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2.强化引导和规范发展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完善标准体系、健全检测认证、规范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已成当务之急。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加大实施和采信力度。支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市场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规范市场招标采购,禁止设立歧视性条款。开展机器人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研究。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规范化发展成为必然要求

今年7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管理实施办法(2024版)》,并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从技术能力、生产条件、质量要求、人员素质、安全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及集成应用企业提出要求。规范条件提出,企业应单独设立研发团队或部门,具备产品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可根据客户需要设计开发相应产品。企业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此外,相关企业应建有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集成相应的工业软件和网络,能够实现规范化的工艺生产流程。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新规最直接的变化,是将关键核心部件企业纳入规范范围,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同时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对新进入的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更高的准入要求,同时在营收规模、研发强度等方面都有硬指标。因此,这无疑对促进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摆脱无序价格战提出新要求,也有助于工业机器人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高质量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574.jpg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如转载本网站文章,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